中国大学改名大全2007最新版
作者:易考网 文章来源:嘻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3 16:53:25 文章录入:billlee322 责任编辑:billlee
校合并——〉河南工程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7-03)

  安徽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有得“师范”,必有失“安徽”。相信这是该校改名的新起点,不会只甘于做“师范学院”的。该校更名时间:2007-03)

2007中专升格成专科
  中专升格为专科

  安徽安庆卫校——〉安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更名时间:2007-03-16)

  牡丹江师范学校——〉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更名时间:2007-03-16)

  厦门卫生学校——〉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更名时间:2007-3-16)

  益阳卫生学校——〉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该校更名时间:2007-3-16)

  运城市幼儿师范学校——〉运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该校更名时间:2007-3-16)

  最折腾的大学:四川大学,更名业绩: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详细理由见下文)

  最像民办的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西华大学、长安大学、三峡大学

  改名最频繁的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业绩: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四年换2次名)

  最极品的大学ID:在很多好ID被抢注的情况下,符合“大学改名规则”的好ID显得弥足珍贵了。但是笔者认为如今能称得上极品ID的应该是:华东科技大学。上海,安徽,江苏一带的很多高校都在打这个极品ID的主意(详细见下文),但愿即将诞生的“华东科技大学”能够“名副其实”。“华字辈”已经有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类似但暂未被抢注的有:华南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华西科技大学、华西理工大学;被“华中科技大学”废弃的“华中理工大学”按照常理是不能使用了。亲爱的读者你读到这里是不是晕了?搞不清楚谁是谁了呢?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SB篇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SB篇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改后的校名不但抹杀了学校的特色及其“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血统的荣耀。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意想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搅在一起,所以说“哈工大”的时候,有人总要问一句哪个“哈工大”啊?可按照常规,“哈工大”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还是应该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说光机学院知道的人是有的,说长理还真没人知道呢!)

  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一听还以为是民办的,如果说第一次改名,华东改为中国,学院改为大学算是为学校壮了胆的话,那再次改名有什么含义?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却让人有些云里雾里的。原本好好的一个重点大学跟后来的西华、南华混在一起了,自掉身价。显然,学校当局改校名是既无远见又无卓识的。)

  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26日上述四校合并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好好的“华工”送给人家“华南理工大学”了,从此简称“华中大”。为什么合并会导致把好好的“华中理工大学”改名呢?2000年大学合并的时候,本来湖北省的意图是让同济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合并的,同济医科大学的部分领导,为了逃避被合并的命运,遂摆出刺猬之功,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1、合并后的新大学必须改名;2、同济必须保持人事、管理、财务独立;3、必须保留同济医学院的品牌。当时的武汉大学领导各怀鬼胎,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同时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自然没有答应。不过历史将会证明,这是武汉大学的重大战略失误,当然这是后话。 同济医科大学觉得只要坚持这几个条件,谁也不会和它合并,自己的江山宝座遂可以保全。然而同济医科大学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华中理工大学一口气全答应了同济医科大学的条件,如是便出现了“华中科技大学”。 事实证明,合并同济医科大学乃战略性胜利。虽然5年后,同济的苛刻条件逐步消化,其人事、管理、财务的独立权相继被摆平,但是华中科技大学也付出了惨重代价:1、整合消耗的精力;2、特别是抛弃赫赫有名“华中理工大学”不复存在品牌,实在一大憾事;3、华中科技大学这个新品牌有待提升。然而真正的英雄是注重实力,品牌可以再造。)

  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江南大学(莫名其妙!像所民办大学!其实还是个“211”呢!为什么改名呢?江南学院的前身是荣氏家族创办的“江南大学”,也许是为了纪念,故不顾师生竭力反对硬是在2001年改为此名,老校长陶文沂没魄力啊。以前无锡轻工大学,也算有点名气,而今找工作投简历或者面试时都要强调一下,就是原来的“无锡轻大”。)

  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也属于翻来覆去型的。该校更名固然有着语言习惯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并列本身就不妥当。为了向“知名大学”靠拢,更为了纠正语法错误,所以改了!作为一个语言学校,此等语法错误多年了才引起重视?可叹啊!)

  四川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川大改名是业内的一个失败的教训!成都科大很多老师反对用四川大学的招牌,才搞了个不伦不类的四川联合大学!没想到适得其反,因为北京有个市属的“北京联合大学”,弄得四川联合大学也被误认为是这等档次的高校,在北京都招不上学生,改名四川大学后,报考的人数很快上来了。四川大学改名纯粹属于折腾型的。)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的一样!硬要披上“中国”,“爱国”啊!)

  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4年间,改了2次名,广东民族学院,简称民院,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官方简称“职师”,但学生不干,学生们都说应该简称“技院”。好了,最后改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想不叫技院都不行了!)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当属改名最失败的大学!作为亚洲唯一一个以公路桥梁设计和建设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想当初“西安公路学院”是多亮的名头啊!如今学生到火车站买票,车站的工作人员说:“民办大学的不享受学生价!”可怜的长安学子们哦!)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抛弃掉华北这个好名儿,用北华真是高觉悟啊!简称“华航”,如果叫“北航”那就有点混淆视听了。)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原来是一所在国家机械行业中享有盛誉的高等院校,现在就是满天飞的“科技大学”中的一员而已!)

  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作为国防军工特色的一所院校,“太原机械学院”这个牌子老一辈的军工人都知道的。硬是改名了,还没熟悉华北工学院呢,又改了!中北——不同于华东,华南这些常规地域名称,不好找啊!初次听说的人肯定要问这学校在哪啊?据说下一步打算改名成“华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NB篇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NB篇

  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改名好久了,但是现在公交车报站名,也一律还是“钢院”,搞得这里的学生好郁闷。不过郁闷归郁闷,人家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叫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总不能再跟人抢吧?何况,论实力,恐怕也该有自知之明吧。这么个好ID,结果录取外地考生分数老高老高的。06年在广东录取分数线超过第一批30多分。)

  北京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人都知道,这就是一烂校。但偏偏校名取得不错,又是“北京”又是“工商”,结果成了每年分数线最高的一般本科学校之一。有一年在某省竟然创下了近630分最低录取线的夸张纪录。幸好04年被教育部黄牌警告了一下,可以让人对其提高点警惕。)

  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改名是1985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要把他纠出来呢?压根就是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技校!这么大个名骗死人了!)

  北京经济学院、北京财贸学院合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明显是抄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牌子,还冠了个“首都”来标榜自己。近年来生源不错,看来牌子效益还是有用。)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信息工程合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看看其招牌——“北京”首都,还有热门的“信息”、“科技”、“大学”,能上的都上了!虽然现在还带“筹”字!可以预见其将来招生特好!学校本来就很小,还分成6个小校区,北京人都知道就是破本科 ,连研究生院都没有。)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后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官方说恢复校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地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其实无非就是利用北京相对上海、西安的地位优势,来提高自身和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竞争力。改名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之后招生形势一片大好。首都的学校嘛!吃香啊!)

  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因为“走读”在今天已经属于过时的词语,改名比较合适!可是人家还是管它叫“海跑儿”!)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别以为它和以前的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