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考试试题 | 热 | 
        
        
          
            | 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考试试题 | 
          
            |  | 
          
            | 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2   | 
          
            |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  | 
          
            |  | 
          
            |  | 
          
            | 第一部分 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法律原则
 
 2、一般法
 
 3、调整性规范
 
 4、地方性法规
 
 5、法律制裁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如何理解法治是一种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理性的治国方略?
 
 2、请举出或虚构一个违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子,并作法理分析。
 
 三、论述题(本题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法律解释应遵循的原则中有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试述两原则之内容,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的冲突。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上)
 
 1、柔性宪法
 
 2、特别行政区
 
 3、劳动权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近代宪法起源于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2、决定宪法居于根本法地位的因素主要是 .
 
 A、在内容上,它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在形式上,它有着逻辑严密的宪法典雅
 
 C、在效力上,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法律
 
 D、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它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3、我国现行宪法第1条规定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 广泛的政治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海外朋友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
 
 A、平等性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区和自治乡
 
 D、自治市、自治区、自治县
 
 7、根据我国选举法,选区可以按 划分。
 
 A、居住状况
 
 B、生产单位
 
 C、事业单位
 
 D、工作单位
 
 8、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公民
 
 B、人民
 
 C、国民
 
 D、居民
 
 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中央军事委员会
 
 B、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C、国院
 
 D、全国人大与国务院
 
 10、国务院常务会议由 组成。
 
 A、总理与副总理
 
 B、国务委员
 
 C、秘书长
 
 D、审计长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满分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法条分析
 
 我国宪法第8条第1款规定:“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宪法修正案》第6条将该款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宪法修正案》第15条再次将该款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试联系我国改革的实际,从宪法学的角度对上述条文进行评析。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5空,每空2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墨、劓、非、__、大辟构成了中国奴隶时代的五刑。
 
 2、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与法律解释称为__,元朝以后称之为__。
 
 3、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也进行了司法改革,如将传统的刑部改为__,将大理寺改为__,各机构的职能有所调整。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的监狱称为圜土。
 
 2、西周的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
 
 3、为了弘扬孝道,自商鞅变法始,法律便禁止子孙“别籍异财”。
 
 4、汉朝法律规定女子也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5、唐朝中央主管司法审判的机关为刑部。
 
 6、宋朝初期总结了唐末五代“君弱臣强”的教训,实施了“重典治乱世”的指导思想。
 
 7、清朝增设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8、中国历史上的凌迟酷刑从清末《大清新刑律》开始被废除。
 
 9、“贿选宪法”即1923年10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部正式的宪法。
 
 10、1934年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实行彻底的婚姻自由,即使是红军战士之妻要求离婚,也无须经得其夫的同意。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法经》的制定者为 .
 
 A、子产
 
 B、 李悝
 
 C、商鞅
 
 D、邓析
 
 2、唐律十二篇中,作为总则的一篇为 .
 
 A、卫禁律
 
 B、职制律
 
 C、名例律
 
 D、贼盗律
 
 3、唐朝制定的《唐六典》是以 作为指导原则。
 
 A、“以官统典”
 
 B、“官领其属,事归于职”
 
 C、“六部分集
 
 D、规范国家机关活动,提高统治效能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
 
 A、1912年的《暂行刑律》
 
 B、1927年的《中华民国刑法》
 
 C、1910年的《大清现行刑律》
 
 D、1911年的《大清新刑律》
 
 5、“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是在 中规定的新的政治内容。
 
 A、《陕甘宁宪法原则》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大纲》
 
 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给分)
 
 1、西周时期的法律形式包括 .
 
 A、誓
 
 B、诰
 
 C、礼
 
 D、式
 
 2、汉文帝“废肉刑”的内容包括 .
 
 A、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
 
 B、劓刑改为笞三百
 
 C、斩左趾改为笞五百
 
 D、斩右趾改为弃市
 
 3、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
 
 A、律
 
 B、令
 
 C、科
 
 D、比
 
 4、明朝中央司法机构分别为 .
 
 A、御史台
 
 B、都察院
 
 C、大理寺
 
 D、刑部
 
 5、中国近代史上, 等不平等条约中都规定了外国领事裁判权的内容。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
 
 C、《虎门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五、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五听
 
 2、《明大诰》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法律原则 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1分)综合的、稳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1分)
 
 2、一般法 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的类别。(2分)
 
 3、调整性规范 是指直接体现法对社会关系调整职能的规范(1分),包括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1分)
 
 4、地方性法规 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分)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1分)
 
 5、法律制裁 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于违法者依其应负的法律责任(1分)而采取的强制措施, 是国家保证法的实施的重要形式。(1分)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满分20分)
 
 1、如何理解法治是一种坚持依法办事原则的理性的治国方略?
 
 (1)依法办事原则是依法不治国方略在操作层面上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含义是指当法律制定出来以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活动都必须受法律规则的约束。(2分)
 
 (2)依法办事原则既要求社会关系参加者普遍守法,也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2分)
 
 (3)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的精髓是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必须依法从事各种公权力活动。(2分)
 
 (4)之所以说法治是理性化的治国方略,是因为法律是一种非人格化的权威,(2分)依法办事要求人们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而不受每个具体场合当事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左右。(2分)
 
 2、请举出或虚构一个违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例子,并作法理分析。
 
 举出或虚构的例子能完整、准确反映违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4分) 并作以下简要的法理分析:
 
 (1)法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因此只应适用于它生效后发生的行为、事件和形成的关系。(2分)
 
 (2)国家不能用令天的法律来衡量人们昨天的行为是否合法。(2分)
 
 (3)如果法院把一个新规范适用于以前发生的案件,那么败诉方不是因为违反了他已有的某个义务,而是因为他违反一个事后强加的义务,这显然是荒唐的。(2分)
 
 三、论述题(本题20分)
 
 法律解释应遵循的原则中有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试述两原则之内容,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的冲突。 本题要求考生重点把握法律解释中合法性与合理性两原则的相互关系。
 
 具体要求如下:
 
 1、分别阐述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6分)
 
 2、分析上述两原则在理论上以及实际动作过程中可能的冲突。若能举出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则更佳。(8分)
 
 3、表述须完整,逻辑严密,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由于考生为在职人员,以案说理是必要的。(6分)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都与普通法律相同(2分),即并无特设机关、由出席会议的议员过半数表决通过就可制定或修改的宪法,如英国宪法。(2分)
 
 2、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指在我国版图内,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2分)、实行特别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2分)。
 
 3、劳动权:劳动权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的权利(2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前提(2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ACD  3、B  4、ABC  5、D  6、B  7、ABCD  8、A  9、A  10、ABC
 
 三、简答题(8分)
 
 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每一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2分)
 
 (2)以人口为基数产生代表;(2分)
 
 (3)对少数民族、妇女等的选举权予以特别保护;(2分)
 
 (4)逐步缩小城乡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使投票效力相对平等。(2分)
 
 四、材料分析题(10分)
 
 1、(1)宪法第8条第1款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和农民自主经营自留地等的权利,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总结。将人民公社定位于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是政社分开的必然要求。(3分)
 
 (2)《宪法修正案》第6条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载入宪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人民公社”删除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技术上看,规定“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较之宪法第8条第1款理更具有概括性。(4分)
 
 (3)《宪法修正案》第15条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予以确认,进一步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丰富了农村经济的经营体制。从立法技术上年看,《宪法修正案》第15条较之第6条的表述更规范、更准确。(4分)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
 
 一、填空题(本题共5空,第空2分,共10分)
 
 1、宫
 
 2、《永徽律疏》 《唐律疏议》
 
 3、法部 大理院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C   3、A   4、D   5、D
 
 四、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  2、ABCD  3、AB  4、BCD  5、BC
 
 五、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五听
 
 ①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2分)
 
 ②具体内容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2分)
 
 ③这种方式虽然近于主观,但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之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1分)
 
 2、《明大诰》
 
 ①朱元璋为防止“法外遗奸”,在洪武十八-二十年间手订《明大诰》。(1分)
 
 ②共分为四篇,作为特别法规,具有法律效力。(2分)
 
 ③《明在诰》集中了朱元璋惩治臣民的典型案例与训令,反映了他国的重典治国的主张与实践。(2分)
 
 |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民法学试题 下一篇文章: 0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刑法学试题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