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信息及复习指导 新闻动态 | 报考指南 | 复试调剂 | 复习指导 | 院校导航 | 专业学位 | 经验心得 | 客服中心 | 投稿 | 合作 ·付款方式·联系方式·服务保障
考研专卖店 试卷笔记 | 公共课书籍 | 辅导班 | 专业教材 | 学习卡 | 下载免费资料 政治资料 | 英语资料 | 数学资料 | 专业课资料 | 其他资料 |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博连读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对2007年春季
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港澳台入学
北京理工大学关于2007年港澳台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照
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公告
北京理工大学公告
Q
导航: 易考网 >> 院校导航 >> 北京高校 >> 北京理工大学 >> 文章正文
 >>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概览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概览
北京理工…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3     
[ 字体:缩小 正常 放大 | 双击自动滚屏 ]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概览

 
 
  化工与环境学院前身是1940年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工系,后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化学化工系合并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化工系,50年代初并入中法大学(学校名称先后改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1991年1月为适应改革需要,经机电部批准,成立了化工与材料学院。2002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根据建设一流大学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在原化工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化工与环境学院。下设3个系和3个研究中心--化学工程系、应用化学系、环境与能源系、北京理工大学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和精细化工研发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总人数5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20人,占在编教师的45%。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设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3%。已形成一支学术梯队整齐,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此外,学院还聘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院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以应用化学为依托,绿色能源为特色,制药工程与技术为建设重点,各学科协调发展,应用化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境工程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目标,凝炼具有基础前沿性和重大应用背景的学科方向,汇集以一流学术大师或知名学者领衔的学科团队,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大平台。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业自动化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应用化学(工)、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四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并有权授予学士学位。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6个专业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应用化学和环境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今年将增设化学工艺博士点,并正在申请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药物化学和工业催化两个硕士点。
  学院现有实验室约3210平方米,固定资产逾2000万元,每个系都有学科(专业)较完整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应用化学学科(我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制药工程与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工程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现在学生800多名,其中本科生527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50人,工程硕士140人。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项目。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已经或正在实施产业化。
  学院注重和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与美、英、德、法、意等国的十余所大学及研究所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德国Cottbus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英国Queen"s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院培养出一批批在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担当重任的各类杰出人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视察。进入新世纪,化工与环境学院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实施我校"985"工程和"211"二期工程,努力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按照学校总体规划,将新建化工与环境学院新教学科研楼,并酝酿北京理工大学新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实体化。为使北京理工大学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我们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机构加盟,携手共谋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文章录入:jijie0717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条文章:

  • 下一条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易考网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易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易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文章来源:xxx(非本站)"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广告业务 | 网站申明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